鉅舵顧問有限公司

國際趨勢

「碳」不可擋的挑戰:企業該如何應對歐盟碳關稅的全面來襲?

2025.06.13

國際趨勢

2023年10月,歐盟正式啟動全球首例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,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),此舉震撼全球製造業與出口導向型經濟體。「歐盟碳關稅」不只是政策名詞,它是未來全球貿易規則重塑的開始。 對台灣、中國、東南亞等地的出口企業來說,這場「碳革命」已經不是是否參與的問題,而是「你準備好了嗎?」

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歐盟碳關稅的核心內容、受影響產業、實施時程,以及企業應該如何佈局,以降低碳風險、穩住國際競爭力。


一、什麼是歐盟碳關稅(CBAM)?

歐盟碳關稅,即「碳邊境調整機制」,是歐盟為落實其「2050淨零排放目標」,並防止「碳洩漏」(Carbon Leakage)而提出的機制。其核心概念是:針對進口產品,依據其碳排放量徵收等值的碳費,使歐洲本地與外來產品在碳成本上「公平競爭」。

這項政策旨在鼓勵全球供應鏈也朝低碳轉型,避免高碳產品藉由跨境貿易繞過歐盟的嚴格碳規範。


二、CBAM涵蓋哪些產品與排放?

CBAM第一階段適用產品主要為碳密集產業,包括:

CBAM管制項目 對應產業
鋼鐵產品 鋼鐵業、金屬加工業
鋁製品 鋁材、零件製造業
水泥 建材製造業
肥料 化工業
電力 發電業(輸電電力)
氫氣 新興能源相關產業

預計未來數年將擴大涵蓋塑膠、紡織、汽車、化學品等更多產品類別。

此外,CBAM要求申報的碳排量,包含:

  • 直接排放(Scope 1):製造過程中直接產生的排放

  • 間接排放(Scope 2):用電所產生的碳排(可能逐步納入)

換言之,企業需要具備碳盤查能力才能因應CBAM的申報要求。


三、CBAM實施時程與階段說明

歐盟CBAM採分階段實施策略:

2023年10月起:過渡期開始(報告但不課稅)

  • 進口商需每季提交CBAM報告,揭露商品碳排放資訊

  • 不需繳納碳費,但若未如實申報,將面臨罰款

2026年起:正式課徵碳關稅

  • 進口商需購買「CBAM憑證」支付碳排放成本

  • 憑證價格參照歐盟碳交易市場(EU ETS)價格,波動性高

  • 未提供足夠憑證者,將受制裁

 推估CBAM將使出口產品的成本增加5%~30%不等,對價格競爭力構成巨大衝擊。


四、CBAM對台灣出口企業的影響有多大?

根據經濟部統計,台灣對歐盟出口CBAM相關產品年產值約達數十億美元。受影響最顯著的產業包含:

  • 鋼鐵業:台灣多數鋼鐵廠仍使用傳統高爐煉鋼法,碳密集度偏高

  • 鋁製品業:若使用煤電作為能源,碳足跡將被計入

  • 電子製造業間接受影響:如電腦機殼、機構件所用之鋼鋁原料需溯源申報

  • 中小企業供應鏈:未掌握排碳資訊,易成為品牌商的碳風險來源

因此,不論是否直接出口至歐盟,企業都需開始重視碳資訊的掌握與管理。


五、企業該如何因應歐盟碳關稅衝擊?

要應對CBAM,企業不能只靠「出口避稅技巧」,而是要打造完整的低碳治理體系。以下是五大實務對策:

✅ 1. 立即啟動碳盤查

建立組織碳排資料,涵蓋Scope 1與Scope 2,並逐步納入產品碳足跡(Product Carbon Footprint, PCF)盤查。

✅ 2. 導入再生能源與節能技術

透過太陽能、綠電採購、能源管理系統(EMS)等方式,降低用電排碳密度,符合歐盟低碳要求。

✅ 3. 與碳顧問合作建構CBAM申報機制

專業顧問可協助盤查、計算、選擇方法學、撰寫報告,符合歐盟CBAM技術規格與格式要求。

✅ 4. 供應鏈溝通與合作

上游原料供應商碳排會影響整體產品排放,需要求供應商提供碳足跡或轉向低碳原料。

✅ 5. 探索碳權與抵換機制

開發自有碳權(如植林、節能案)或參與碳交易市場,降低碳成本。


六、碳關稅只是開始,全球碳規範正全面擴張

歐盟CBAM的推動只是全球碳邊境調整機制的起點。其他主要經濟體也正研擬類似機制,包括:

  • 美國:已提出「清潔競爭法案」(Clean Competition Act),擬對高碳進口徵稅

  • 加拿大、日本、韓國:評估建立自主碳邊境制度

  • 中國:加速碳市場建設,以保護本國出口產業

未來,碳含量將成為產品定價與貿易的關鍵因素之一,「碳即貨幣」的時代已悄然來臨。


七、結語:歐盟碳關稅,是挑戰,更是轉機

歐盟碳關稅帶來的是壓力,但也開啟了綠色轉型的新機會。能夠及早盤點碳排、提升能源效率、規劃綠色供應鏈的企業,不僅能穩住出口,更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取得「低碳競爭優勢」。

CBAM不是終點,而是企業邁向淨零未來的起點。 面對這波勢不可擋的碳革命,你的企業,準備好了嗎?